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是银河贵宾app下载手机版实力雄厚的全理工科二级学院之一,成立于2007年。学院秉承“以学生为中心、以就业为导向”的教学理念,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,在教学上实现“教、学、做”为一体化,学生在做中学、学中做,培养一批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理论,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型人才。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,强化新工科使命,推进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。在教学水平、实训条件上在同类院校中均位于前列。现设有电力系、机械系、汽车系,共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、输配电工程技术、电气自动化技术、智能控制技术、数控技术、模具设计与制造、汽车制造与测试技术、新能源汽车等八个专业。
现在,我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、年富力强的教师团队,其中专任教师95人,兼职教师27人,双师型教师77人,具有中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89.1%。
从2016年以来,学院在获得省财政厅专项资金100万元,同时学校投入2000多万元,在原有23个电力和机械实训室的基础上,新建变电站仿真实训室、自动控制系统实训室,升级和更新现有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实训室、高电压实训室、电机与拖动等实训室。并在云浮校区,增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训室、机械创新实训室、机械原理及设计实训室、传感与检测技术实训室、液压与气动实训室、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实训室、维修电工实训室、新能源电力实训室、继电保护实训室、电子工艺实训室、人工智能实训室等17个,使实训室总数达到45个之多。
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在学校的“2+0.5+0.5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,创新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了课程融合、高新技术装备与实践教学融合,形成了教学内容对接企业项目、实训对接先进科技设备、教学工作坊对接先进技术的“三对接”机制,构成了独具特色的“双融合”、“三对接”的跨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。
现在我院拥有教育部智能制造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1个、省级实训基地1个、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、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、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、学院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,完成省市级以上课题36项、省部级科技研发项目10项,出版专业规划教材35部、发表论文97篇、教师获省部级相关奖励5人次。师生申报发明专利17项、授权发明专利5项、实用新型专利及软著共89项。其中2项专利解决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,填补国内空白。
近几年,我院的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、“攀登计划”、“三维数学化创新设计”、“技术能手”等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,并获得多项省级技能大赛奖项。如:获得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,第十五届“挑战杯”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;连续5年获得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超过10项。获得省部级以上技术大赛奖励27项。90%的学生获得高级汽车维修工证,高级电工证等技能证书。
学生双证率达95%以上、就业率98%以上、对口就业率96%以上据随机抽样调查,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达95.83%;对目前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达到了96.17%;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6.91%,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程良鸿教授 | 张志友教授 |
隋传国教授 | 林春熙教授 |
孙学雁教授 | 刘丽敏副教授 |
张世良高级工程师 | 刘礼安高级工程师 |